close

辱母妓女挨耳光 15歲少年告親娘 (2011-5-14)

〔記者王定傳/新北報導〕新北市三重區張姓少年懷疑母親與其他男人交往,才造成爸媽不和、分居,有一次他和母親口角,竟脫口罵「妓女、兄弟的女人」,母親氣憤之下出手打兒子一巴掌,隨後雙方拉扯,少年因而多處受傷,堅持要告母親傷害;板橋地院認為,少年多處受傷,母親已超越合理管教範圍,但少年出言不遜,母親情有可原,法官昨判母親罰金3千元,緩刑2年。據張姓少年(15歲)的外婆說,去年9月29日晚間8點許,外孫一下車,就氣沖沖地跑上樓,一副很不爽的樣子,責怪其母「今天如果不是妳,我就不會被調到高關懷班!」母親回罵「你再講一句!」揮手打兒子一巴掌,因她上前阻止,手指僅劃過額頭。

 

32歲的母親不否認打兒子一巴掌,但她強調,案發當天她特地請假在家,想陪兒子,卻遲未見回家,打電話給他,兒子說在外吃麵,隨即掛電話。後來兒子一回到家,就質疑她為何跟班導師講話,她解釋因他是轉學生,請導師多加關心,兒子卻出言罵她,她一時情緒失控才出手,實際上只擦過、未打到,更無意打傷自己的兒子。因少年的驗傷報告顯示傷勢輕微,法官遂問少年為何堅持要告?少年才說,看到媽媽跟別的男人合拍的親密照片,讓他很難過,認為原本快樂的家庭被媽媽破壞掉了。

 

廖女則以管教為由,主張對兒子出手並不構成傷害罪,但法官指出,若依廖女所述,少年出言不遜,雖屬可議,但並未達到須以體罰方式管教,且觀察少年傷勢,散布臉部、手部與腿部,而非集中特定部位,此已超過合理範圍;不過,法官也認為,少年出言羞辱母親,有違孝順與敬老尊賢倫理,換了任何父母都會予以管教,母親雖行為過當,仍屬情有可原,故諭知緩刑,可上訴。至於母親是否須賠償的問題,法官說,若賠償反而會造成少年或其父,誤認為可藉由司法手段以謀取金錢的不良印象,從而使父母應共同輔導少年,以建設性思考方式看待雙親感情的焦點,因而被模糊。

 

親子多溝通 勿累積負面情緒 (2011-5-14)

〔記者胡清暉/台北報導〕兒子口出惡言,媽媽怒打巴掌卻遭兒告且挨罰3000元。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,這個案例令人聽了感到難受,親子雙方可能積怨已深,缺乏溝通,裂痕日益擴大,導致撕破臉,但法律無法協助修補親子關係,需要的是社工、家庭諮商人員給予專業協助。親子作家陳之華認為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有些家庭的複雜程度超出想像,是非對錯外人難以論斷,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累積了不愉快及負面情緒,親子間又沒有溝通化解,最後孩子以司法手段反擊,想出一口氣。她建議,親子相處每天都要花心思,多用同理心,有問題儘速溝通,避免誤會不斷累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爹 的頭像
    老爹

    ㄚ爸的城邦

    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